设为首页
|
加入收藏
服务热线:86-0415-4176566
首页
关于企业
企业简介
公司理念
企业发展史
新闻动态
知识园地
行业资讯
产品展示
宏硕玉米
玉米后续优品
宏硕蔬菜-白菜
宏硕蔬菜-萝卜
培育基地
联系我们
新闻动态
Site navigation
知识园地
行业资讯
联系方式
Contact
主页
>
新闻动态
>
知识园地
>
知识园地
Welcome to visit our
建设家庭农场 发展绿色农业
编辑:dream 点击次数:
次
更新时间:2015-01-07 14:04 【
打印此页
】 【
关闭
】
发展绿色农业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在农户分散经营、集约程度不高的条件下,建设家庭农场、引导规模经营是有效举措。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,促进资源循环利用,从而有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。
为什么要建设家庭农场?
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,从事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商品化生产经营,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,“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流转,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。”以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必将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力。
一项调查显示,现阶段种粮户的经营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,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%以上,经济效益会提高25%以上。这体现了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的优势。就家庭农场的管理与引导而言,一些地方如福建省安溪、永安、邵武、平和、清流和厦门等地已开展登记试点,出台初步的管理办法和支持措施。
家庭农场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?
家庭农场发展必须因地制宜、积极稳妥地引导,切忌一刀切。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,是家庭经营的一种实现形式,而不是替代形式,要防止从众、急于求成和盲目扩大规模等倾向。一个地区(村镇)是否适宜发展家庭农场,采取什么样的模式,主要应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情况、城镇化水平、对土地的依赖程度、土地收益与农民退出意愿等因素而定。不能单纯追求农场规模尤其是土地规模,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,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标准和规模。一般而言,家庭农场的规模大小,要以农场的比较效益和农业的综合效益为衡量标准,应与一个家庭所能承担的能力范围为限,应与当地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相匹配。
绿色家庭农场要以农业优势产业和现代经营为支撑,必须有适宜的产业和经营模式作保障,必须以环境友好技术与循环利用为载体。以福建省为例,全省山地、丘陵多,耕地面积小,农业资源分布不均,其发展模式与其他农业大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。一方面,应积极借鉴国外以及其他地方的经验,重点构建基于农业产业优势的模式、模型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,家庭农场可以有各种产业类型,如种植业循环型、畜牧业循环型、种养综合型、低碳农业型和旅游观光型等。另一方面,基于家庭农场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要求,要引导其实现标准化生产、规模化经营、品牌化营销、企业化管理等现代经营方式,以求家庭农场在有效培育基础上的高层次发展。
如何促进家庭农场发展?
毋庸置疑,家庭农场在发展初期,面临诸多的困难、问题和制约因素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,必须为其提供发展土壤和基础条件。为此,笔者认为需要构建五大体系。
构建政策体系,引导有序建设。融资难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之一。政府要制定专门的财政、税收、用地、金融、保险等扶持政策,如贷款贴息、财政补贴、专项保险、税收优惠、承担项目等,并做好相应服务工作。如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,优先安排国家各类支农补贴予以倾斜扶持;实施贷款贴息,家庭农场贷款的利息由政府补贴50%~60%;设立家庭农场专项保险,提高农作物保险额度;实施税收优惠或者减免政策。在项目扶持上,适宜家庭农场申报的农业项目可优先安排家庭农场承担。
构建管理体系,实现转型升级。农户家庭经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缺乏有效监管,而家庭农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则需要政府积极的指导与管理。一是规范化登记,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,明确认定标准和登记办法。这也是家庭农场可以享受各类优惠政策的前提。家庭农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并经过审查后方可注册。以上海松江为例,农场主要求是本地职业化的家庭成员,基本不超过3人,只从事粮食生产和养猪。二是动态化管理,对批准的家庭农场实施定期审定制度,如每两至三年进行一次审定,审定过程中对不符合资质的要予以整改,对违纪违法的要撤销其资格。三是开展示范农场建设,在本区域内优选若干家庭农场,政府投入项目、资金等支持,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建设。四是鼓励成立家庭农场协会,以此来进行自我监督、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。
构建服务体系,提高利用效率。如何通过专业化分工和服务体系的建构,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服务,支撑家庭农场的发展十分关键。实践证明,“社会化服务+家庭经营”是农业生产的一种有效形式。其中“农民合作社+家庭农场”是最直接的形式,农场只负责生产,农业合作社则负责提供统一、全方位的服务,这就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保障。另外,可以探索“公司+合作社+农场”,“公司+农场+基地”等形式,引入公司组织产业化经营,开展科技示范基地建设,构建农场、合作社、企业分工合作的有效运作模式,降低农业生产风险,解决家庭农场主的后顾之忧。
构建培训体系,增强创业能力。大部分职业农民文化水平和经营素质不高,如何提升农民技术水平与经营素质,是一个重要课题。要以培养职业农民为目标,通过设立家庭农场主学院,开展家庭农场辅导工程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,进行系统化职业能力培训,以此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、扎根农村的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。同时,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家庭农场从业创业,弥补其技术、人才缺乏的问题。
构建保障体系,推动持续发展。目前,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较高,而发展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则需要集并土地,两者存在一定矛盾。因此,整体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会有一定难度。一方面,要进行土地确权;另一方面,要规范流转土地。
上一篇:
加快农业综合节水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目标
下一篇:
中国经济成以商业年会热点 农业科技合作潜力大
相关文章
加快农业综合节水体系建设规划2
今年全国保护性耕作面积力增1500万
农业部:力争5年内全国开展农社对
国产菜油行业再度退守“防线”或
柳传志央视叫卖水果 大佬频入或促
中国经济成以商业年会热点 农业科
建设家庭农场 发展绿色农业
“高光效”技术给吉林农村农业和